故宮博物院玉器館裡有一套《制玉圖》,是清光緒十七年李澄淵所繪《玉作圖》,共 12 副。制玉圖作風寫實,記載描畫出制玉的主要步驟。每圖分上下兩局部。上部描畫出制玉的手法,下部描畫出此手法所運用的工具。
制玉十二工序--如圖解說
自漢以後,玉工的功力成降落趨向,雖有說唐宋工,碾法如刻,無隙敗矩,工緻極矣,但遊絲描的功力已不復存在,明末時,或有陸子剛技法超卓,也無非,工緻牟古,而尚無定論,清工的功力已於明工有別,只是在乾隆年間不惜工本錦上添花而已,當然其中的區別,早中晚末都是能作出分辨的。
漢工遊絲描當然並不見得高超越良渚之密集刀法,而漢工或者說一切古時玉工的技法和功力必源自遠古玉工的世代傳承,這種傳承至民國走向了終結,五零後被機器工所取代。
古人制玉的技法,在比擬任何古代手工技藝可說是難度最高的。這種技藝自五十年代失傳後,曾經是一種無法再恢復的絕代技藝。
任何一件真古玉都包含著很高的藝術性和欣賞性,與此同時,現代機器工是不可能完整模擬出手工的,這也將成為我們辨識器物真贗的最重要辦法之一。